”
『貓咪是肉食動物,狗狗是雜食動物沒錯啊?』
『好像也有人說狗狗是肉食動物,到底狗狗是肉食還是雜食呢?』
如果家長們有這些疑惑,今天就是解答的好機會啦!

一、狗狗吃飯囉!
毛關於狗狗的飼料,其實一直存在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,很多家長很喜歡給狗狗吃胡蘿蔔、馬鈴薯、菠菜、米、南瓜、番茄等…各種五花八門的蔬果和澱粉類,但是談到貓咪大家就很有默契,認為貓咪一定要以肉類為主,鮮少聽到給貓咪吃米飯的,這是為什麼呢?
“一定馬上就有人要說:『因為狗是雜食動物,而貓是肉食動物嘛!”
其實是不是雜食不是看狗狗有沒有把蔬菜吃下肚,然後有拉出來這樣就叫做雜食,而是要從生理上面來判斷的。
二、肉食判斷
首先先從最基本的觀念開始講起,吃肉為主的叫做肉食動物,吃草的叫做草食動物,兩種都吃的叫做雜食動物,所以第一個要確定的就是貓狗到底是肉食動物還是雜食動物 ( 還好沒有人懷疑狗狗是草食動物 ) ,Aaron可以先跟各位說明:貓狗都是『肉食動物』,原因如下:
1、消化液 / 酶
針對澱粉的消化酶,人的唾液中含有α-澱粉酶,胰臟則會分泌胰澱粉酶,小腸則會分泌蔗糖酶、麥芽糖酶和乳糖酶,這麼多酶都一再的告訴我們:『澱粉要經過一道道的關卡才能逐漸被消化成小分子。』
再反觀貓狗,首先貓狗的唾液都沒有澱粉酶,讓貓狗能消化澱粉的只有胰腺所分泌澱粉酶,但是相比之下貓的澱粉酶活性比狗更差、量更少,而在分解雙醣的部分,貓狗長大後就同時缺乏乳糖酶(乳糖不耐症的主因),僅僅只能依靠蔗糖酶和麥芽糖酶來分解成可吸收的葡萄糖,但是這兩種酶在貓狗的腸道中活性都不高,而不幸的是貓又比狗更差。

2、牙齒構造
貓狗的牙齒從門齒、犬齒、大臼齒再到臼齒,全是尖銳的剃刀狀,目的就是為了撕碎獵物而存在,反觀雜食的人類,除了犬齒是尖銳的之外,其它都是表面較平整的臼齒,而牛的牙齒更是整排都是平整的,這些則是為了磨碎纖維和植物而存在,因為澱粉不比肉類,需要盡可能的被磨碎才能充分消化。
※這也是狗狗與貓咪屬於『食肉目』的最大特徵。

3、消化道構造
從消化道長度來看,草食的牛消化道平均長度是56公尺,雜食性的人類有8公尺,狗的消化道只有4.5公尺,至於貓就只有2公尺了,再回頭對照牛、人、狗、貓的身長,就可以計算出它們彼此的『腸道長度和身長比值』,比值大約為28、10.7、6、4。
“比值越高代表腸道的消化比重越高”
所以從這邊我們就可以判斷貓狗確實是肉食動物,因為澱粉、纖維質這些分子量很大的食物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反覆消化,否則營養根本沒辦法被吸收,所以牛的比值才會這麼高,而比值較低的狗狗當然是肉食動物囉。
順帶一提,肉食動物都有很高酸性的消化液,可以在短時間把蛋白質給分解掉,然後在長度較短的腸道中快速被吸收,這也是因為蛋白質如果在腸道中過久,會容易腐敗產生有毒物質,這也是肉食動物保護自己的方式。

小結論
所以了,不管從生理上的結構還是代謝能力來看,碳水化合物或是澱粉對於貓狗來說都沒有肉類來的好消化,這是先天上的器官構造以及演化所造成的,雖然狗比起貓來說多了一些消化澱粉的能力,但是並不代表狗狗就是”雜食”動物。
但是這難道代表狗狗就不能吃澱粉類食物嗎?其實並不是喔!飼料或是鮮食中的碳水都經過加熱處理,所以狗狗是可以消化的,只不過建議家長們不要給予狗狗過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喔!
By Aaro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