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『飼料到底好不好?常吃飼料是不是不健康?』
『市面上品牌百百種,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可以挑選呢?』
如果家長們有這些疑惑,今天就是解答的好機會啦!

一、乾飼料這檔事
打自18世紀末商業貓狗糧問世以來,乾飼料作為毛孩的主食也累積了100多年的歷史,時日至今,市面上雖然有罐頭、鮮食、生食等各種型態的主食可供選擇,但是乾飼料依然佔據7成以上的市佔率,所以如何挑選飼料顯然是家長們的頭號工作,因此暨上一篇介紹飼料的歷史後,這次要分享的是我個人挑選飼料的大原則。

二、毛孩狀態
一般家長在談到挑選飼料的時候,常常都會從『哪款飼料比較好』開始考慮起,其實應該要反過來先從『自家毛孩狀態』開始考慮才對,這是什麼意思呢?
1、年紀
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『年齡』的標示,以貓咪為例會分成幼貓、成貓、懷孕哺乳貓、熟齡貓等不同的年齡層,這些標示並不是隨意亂標的,因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需要的營養素需求也不同,以一般成貓當作標準來說,幼貓和懷孕哺乳貓的營養就有很大的不同:
1.幼齡
以幼貓為例,由於肌肉和內臟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,幼貓的最低蛋白質攝取量就比成貓多出1.25倍,同樣的骨骼也在發育,所以鈣與磷最低攝取量是成貓的2倍多,因此幼齡犬貓的飼料通常具備了高蛋白、高熱量、高鈣等特性。
2.懷孕哺乳
再以懷孕哺乳貓為例,由於需要營養來製造奶水,所以懷孕哺乳貓的最低蛋白質攝取量約是成貓的1.5倍,鈣與磷最低攝取量是成貓的3.5倍多,另外令人驚訝的是鈉的最低需求則是比起成貓高出了快4倍之多,懷孕犬貓的飼料通常具有高蛋白、高熱量、高鈣等特性。
3.熟齡
由於現代醫療越來越進步,毛孩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,而所謂的熟齡普遍是指7歲以上的毛孩,因為新陳代謝以及各項器官的退化,有時候營養素密度過高反而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,因此有再觀察標示的家長就不難發現,通常熟齡犬貓的飼料會使用較高含量的植物性原料(如馬鈴薯、燕麥、玉米等),通常具有中高碳水、低脂肪、中低蛋白與低熱量特性,這就是為了對應熟齡狀態下的身體變化。
因此不同年齡對於營養素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,如果挑選時沒有按照自家毛小孩的需求來挑選,就算今天一款飼料的食材再高級也是枉然。
2、生活型態
除了年齡之外,貓咪狗狗的生活型態也是家長們挑選飼料的一大重點,例如同樣都是狗狗,有些狗狗就天生好動、活潑,一帶出門就充滿活動、衝來衝去,如果家長也經常帶著他到處趴趴走的話,那麼為了補充這些肌肉組織的消耗,蛋白質的比例可能就需要高一點,但反之活動量低的狗狗就不適合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飼料,因為過多的蛋白質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
又比如有些貓咪天生就非常安靜、不喜歡走動,又或者是顯少有機會出門運動的室內犬,這時候就要挑選熱量比較低的飼料,避免吃的多、動的少,最後因為發胖而影響健康。
3、疾病
接著就是疾病,當貓咪狗狗生病時,首先要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來掌握病情,來確認病情的嚴重程度與否,除了服藥來控制病情之外,醫師也會根據疾病種類,來決定要給予什麼樣的處方飼料加以輔助治療。
當病症到了末期才被發現,或是持續不斷惡化的時候,處方飼料可能就是一個必要的手段了,這類的飼料經過水解、配方調整等製程,將營養素的比例與結構調整為對應特定疾病,可以幫助病症趨近於穩定,這點對於病況越嚴重的犬貓來說越是重要,因為很多疾病是某些重要器官功能喪失所導致(如腎臟病),這時候很多營養素反而會變成身體的負擔,又或是導致某些營養素無法順利被吸收引起營養不良,而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沒辦法精準掌握或調配毛孩的飲食內容,這時候處方飼料依然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解方。

三、飼料挑選
如果確認完毛孩的狀態後,家長就可以開始挑選飼料囉!但是講句坦白話,目前台灣在寵物食品的規範相當鬆散,因此光是在標示上就有很多的模糊地帶(一個標示 各自表述的感覺),而且毛孩的體質也不是只有上述提到的差異,因此絕對不存在一種最完美的食物,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一些大原則來縮小範圍,盡可能找出最適合他們的食物!所以還是會建議依照以下幾個大原則下去挑選:
1、營養標準
這裡說的『營養標準』指的是品牌商所遵循的第三方機構營養標準,例如歐洲寵物食品工業聯合會(FEDIAF)、美國飼料管理協會(AAFCO)等,有很多家長會質疑這些機構的公正性,認為這些單位不是政府機構、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,但是這些單位可都是國際性的權威機構,如果這些單位出的標準都不值得信任那還可以找誰呢?因此挑選有遵循國際標準的飼料是較好的做法。
但是要特別注意,這些單位只負責發布標準來讓品牌依循,因此如果包裝上標示AAFCO,僅僅代表這款產品的設計是依照此單位的標準,而不是所謂的認證喔!
2、營養標示
這裡指的是蛋白質、脂肪等成分的比例,選擇的依據則要參考前面提到的毛孩情況而定,例如年齡、疾病、生活狀態等,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,但是卻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喔!
一般來說,年輕 & 活動量大的毛孩會需要攝取高蛋白、高熱量的飼料,爭取讓身體獲得充足的能量與營養,但是高齡 & 活動量少的犬貓就恰好相反,會建議選擇中等蛋白、中低熱量的飼料,避免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肥胖,或是過多的蛋白質造成身體負擔。
3、過敏原
如果家中毛還有食物過敏的問題,那麼在內容物部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所謂的『過敏原』,每隻毛小孩的體質都不盡相同,因此引起過敏的成分也不同,近年很流行的『無穀飼料』就是以其他的澱粉類(例如馬鈴薯、白米等)取代穀類,目的就是希望減少穀類過敏的狀況,但是這要依據毛孩的狀況而定,因為所謂的無穀飼料並不是”不會過敏”的意思,如果毛孩吃了所謂的無穀飼料仍然會過敏,那就代表自家毛孩的過敏原不是所謂的穀類,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們的耐心,仔細檢視內容物中的原料後慢慢地替除、找出過敏原。
至於有一些標示會將內容物中的原料描寫的非常浮誇,例如澳洲野放草飼牛、挪威無毒鮮鮭之類的,說實在話看看就好,因為這些誇飾的描述多半都不是真實的。
4、保存期限 & 包裝完整性
飼料是一種可以長時間保存的產品,但是品質會隨著儲存時間越長而流逝,因此盡可能選擇離製造日期越近的產品,另外一定要仔細檢查包裝有無破損,飼料在大量接觸空氣後,內含的油脂很容易發生劣變,如果儲存環境濕氣太重還有可能導致發霉,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肝臟毒性。
小結論
其實講了這麼多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家長的『觀察力』,毛孩體態有沒有過胖過瘦、毛髮有無乾燥斷裂、糞便有無異味或拉稀、黏膜有無紅腫等,這些資訊是毛孩的身體所給出的反饋,也只有家長們能第一時間察覺,所以仔細觀察毛孩的日常表現是更為重要!
另外很多家長會糾結在飼料包裝袋上的機能成分,例如魚油、益生菌、葡萄糖胺之類的,其實說真的,飼料的本質是為了攝取大類營養素,因此機能性成分多半是點綴使用,雖說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效果,但是如果真的要強化營養補充還是直接搭配保健品吧!希望家長能都能透過營養的力量,讓貓咪狗狗更健康!
By Aaron
